过失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司法解释)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句话被不少人奉为圭臬,然而,在我国法律当中,杀人也并非一定偿命,应当就双方的产生争执的原因、各自过错等因素来归责,作出合理适当的判决。

这其中,有两个极为人所常知的两个罪名,分别为故意杀人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二者虽然都造成了受害人的死亡,但是其罪名不同,所要担负的刑事责任也不同。那么在发生死伤案件时,该如何认定其属于故意杀人还是过失致人死亡呢?

过失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司法解释)

案情回顾一

叶女士和李先生经人介绍后开展恋爱关系,因双方都对彼此非常满意,在恋爱2年后步入婚姻的殿堂。

但是在结婚后,因为二人生活习惯不同,且上班时间作息不一致,经常发生争吵。考虑到结婚还不到1年,加上双方长辈的劝说,二人并没有选择离婚。

然而,在叶女士怀孕后,双方关系仍未缓和,同时李先生也经不住诱惑,在外和另外一名女子发生不轨关系,背叛了和叶女士之间的感情。

而后,意外撞见李先生婚外恋情的叶女士开始大吵大闹,情绪非常不稳定。为了安抚叶女士,李先生声泪俱下,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发誓和对方断绝关系。

不料,在叶女士生下孩子后,李先生又未能控制住自己,再次出轨。察觉到情况的叶女士为了报复李先生,坚持自己照顾孩子,但却在其饥饿时无动于衷,直到孩子因长时间得不到喂养而死亡。

过失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司法解释)

同时,叶女士趁着李先生睡着时,用早已准备好的绳子勒住其脖子,无视李先生醒来后的反抗,导致李先生因长时间窒息而气绝身亡。

在完成自己的报复计划后,叶女士主动前往派出所自首,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

案情回顾二

小天从小便热爱游戏,却常常因为年幼时没有足够的钱而玩得不够尽兴。在其成年后,有了自己的工作,也常常来到游戏厅玩两把过过手瘾,弥补小时候的遗憾。

但在案发当天,小天在使用抓娃娃机时,数十次都未能成功抓到娃娃,这令他十分懊恼,在怒气之下大声辱骂游戏厅暗设玄机,故意不让人抓到里面的奖励。

听到小天的抱怨后,店铺的管理员和保安也和其产生了冲突。然而小天越说越急,三人开始互相推搡。而小天双拳难敌四手,在管理员推其肩膀,保安踢其腿部后,后退几步,竟直直从楼梯上倒下,头部撞击墙壁,造成颅脑损伤,最终死亡。

过失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司法解释)

法律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在《刑法》第233条也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需要在主观思想上为故意;在客观上有损害他人生命权益的非法行为。

这其中,主观思想的故意包含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伤害行为会造成他人生命的死亡,但仍然实施并期待结果的发生。案例一里的叶女士在杀害李先生时便是此种想法,在明确认识到自己勒住其脖子的行为会导致李先生死亡,但依旧实施,同时希望李先生死亡的结果出现,属于直接故意。

过失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司法解释)

而间接故意则是指在实行违法行为时能够预见到可能会对对方造成死亡结果,但是放任结果的发生,对其死亡是否能够实现持无所谓的态度。例如小A为毒死小B在井水里下毒,但是其毒也可能对小B的子女造成伤害,然而小A并不停手,虽然明确意识到会波及其子女,但是对其死亡持放任的态度,属于间接故意。

而在行为方面,分为积极作为和消极不作为。其中积极作为是指犯罪人积极实施攻击性行为导致受害人死亡;而消极的不作为指的是犯罪人有义务而不履行,导致受害人人身受到损害。在本案中叶女士身为母亲,有哺育婴儿的义务,其虽然没有对其实行攻击,但因不履行义务而导致婴儿饿死,同样属于伤害行为。

过失致人死亡则是指过失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其所导致的后果虽然也是受害人的身亡,但是与故意伤害不同的是,行为人在主观方面并不期待结果的发生,也对其不持有放任的心理。

在过失至人死亡中,其过失心理主要分为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是指行为人可以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结果,但是因为过于自信其结果不会发生而继续行事,导致受害人死亡。

过失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司法解释)

在案例二中,电玩厅管理员和保安都不希望小天死亡结果的发生。而小天作为成年人,本身具有对身体的明确控制,且先前三人已经有过推搡行为,这也让管理员和保安在能够预见自己的肢体冲突可能会导致小天生命受损,但却因过于自信,笃定结果发生概率极小而并未停止动作,属于过失致人死亡。

疏忽大意的过失则是指应当预见结果的发生却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如配错药导致病人身体受损而死亡,对死亡结果并不持有期待或放任,但因个人应该预见到结果但因为自身疏忽导致药品配错造成危害结果,成立过失致人死亡。

结语

我们常说,生命可贵,在于其仅有一次,一次失去便没有重头再来的机会。而不论是故意伤害他人,还是过失致人死亡,都属于个人原因产生的对他人生命的侵害。不仅危及他人,还送葬了自己的光阴。这也警示我们,在生活中时刻保持谨慎,切勿冲动行事,依照法律解决冲突,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观念。

(《以案普法:什么是过失犯罪,该如何认定?和故意犯罪有何区别?》文中案例源自新闻报道/裁判文书,当事人系化名;图片皆(部分)为网图,与案无关;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0557271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12月20日 10:16:14
下一篇 2023年12月20日 10:18: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