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拘禁罪的认定标准(非法拘禁罪的最新规定)

非法拘禁罪本身是一个普通罪名,但是由于我国刑法条文中特别规定了为索取债务而非法拘禁的行为,这就使得该罪变得极为的特殊,但是在理论界关于这一行为的争议一直都很大,这一问题在司法实务中也让很多司法工作人员感到非常的棘手。

对于这种行为的定性,实践中往往会因为每个人对行为分析的角度不同而导致产生了不同的结论,特别是很容易会在两个罪名之间徘徊,在理论界与实践中,其往往与绑架罪、抢劫罪等纠缠不清。

因此,对类似这种行为的分析便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理论的分析再结合实践中的反馈,加强对此类行为的分析,有利于树立我国司法部门的权威。

非法拘禁罪的认定标准(非法拘禁罪的最新规定)

一、案件摘要

债权人刘某因债务纠纷起诉债务人张某、王某,某县法院经过审理后,最终判决张某偿还30000元债务,王某不承担责任。

但判决生效后张某拒不承担债务,于是刘某就将法院判决张某承担债务的判决书交给李某、吴某二人,委托二人向张某讨债,但李某、吴某并没有仔细看判决书的内容,就去找到债务人王某,强行替刘某索要债务,并把王某私自扣留和殴打。

王某说自己不是债务人,应该是张某。李某、吴某二人这才发现找错人了,立即与刘某取得联系,刘某认为王某和张某是亲属关系,应该都承担责任,找王某要债也没错。

在李某、吴某二人的威胁、殴打下,最终李某、吴某二人和王某商量,由王某从银行卡里提取现金并将随身携带的现金共计30000元交出就放人,王某交钱离开后随即报案。

非法拘禁罪的认定标准(非法拘禁罪的最新规定)

二、法院审判

一审人民法院根据本案的事实和证据按抢劫罪来认定,判处李某、吴某十年有期徒刑,李某、吴某二人不服一审判决,随即上诉。二审法院开庭审理后将李某、吴某二人的罪名改判为非法拘禁罪,判处三年有期徒刑。

非法拘禁罪的认定标准(非法拘禁罪的最新规定)

三、案件分析

案在两级法院的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定性完全不同的判决,一审法院以抢劫罪来认定李某、吴某的行为,二审法院以非法拘禁罪来认定李某、吴某的行为。

同一个行为为何本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定性结果,到底定哪一个罪更为合法合理,还有本案中的刘某是否是非法拘禁罪的承继共犯,需要追究法律责任。

从法律理论,司法实践以及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中对抢劫罪,非法拘禁罪以及对承继共犯的认识进行分析。

抢劫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是直接故意。也就是说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暴力、胁迫或者其他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方法行为在主观认识方面都是明知的。

并且本罪还要求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或财产性利益的犯罪目的,但是是为了自己占有还是为了其他的第三人占有,则在所不问。

它的这一主观方面的特征与其他的犯罪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行为人并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及财产性利益的目的,而只是为了抢回属于自己被他人非法占有的财物时,就不构成抢劫罪。

非法拘禁罪的主观方面也是故意,但它包括了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非法拘禁罪的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侵犯他人的人身自由,而积极地追求这种结果的发生。

非法拘禁罪的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侵犯他人的人身自由,而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在理论上非法拘禁罪由直接故意构成基本上没有任何疑问,但是对于非法拘禁罪是否可以由间接故意构成,则存在赞同与否定两种不同的观点。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待这一问题,一是从法律的规定来看,并没有排除间接故意存在的可能,在我国刑法总则的条文中,故意是包括了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

在分则的条文中,也并没有限定非法拘禁罪必须是直接故意;二是从现实可能性来看,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并不能完全排除非法拘禁罪可能由间接故意构成。

例如,某人离开房间时认识到可能会有人在房间里,而并没有去查看就贸然将房间门锁住导致里面的人被拘禁了几天。类似这样的例子就能很好地反击否定非法拘禁罪不可以由间接故意构成的观点。

从社会危害性来看,间接故意非法拘禁他人的社会危害性并不比直接故意非法拘禁他人的社会危害性小,而只是在主观恶性上存在差异,量刑的时候可以比照直接故意酌情考虑。

但是对于非法拘禁罪中行为人的动机目的如何,则并不会对本罪的成立产生影响。这其中就包括了如果行为人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也将被认定为非法拘禁罪。而且对于债务本身是否合法,并不会影响本罪的构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0557271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11月9日 11:14:58
下一篇 2023年11月9日 11:17:04

相关推荐